2022年党课讲稿-正风气,,促发展,,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全文完整)

时间:2022-05-07 14: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课讲稿-正风气,,促发展,,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党课讲稿-正风气,,促发展,,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全文完整)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党上下在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l小品视屏播放(约3分钟)

这是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直播的小品《提意见》中的一句话,引起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共鸣。小品《提意见》可谓创作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给全球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给当今基层公务员留下了莫名其妙的感叹。该小品可谓堪称2018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精品,小品主题切中时弊,贴近中央精神。干部的作风问题始终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道“门槛”。为政者就是要转作风,听民意,顺民心,解难题。该作品,主题鲜明,针砭时弊,揭示了当前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值得回味。央视作为国家级的重要宣传部门,突出政治导向,践行中央精神,能让这样接地气的小品节目登上全国舞台,寓教于乐,反映了“抓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常抓长管,持之以恒。

认真看完了这个小品,这个小品创作和演出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选取当今年干部做容易出作风问题的职级处级这个级别,处级干部是基层干部中重要的一个职级,关系到中央的好政策能否顺利落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也关系到最底层公务员的发展和干事创业的环境;
也是干部作风出问题最多的群体。二是小品中很多事例在现实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并且触及到很多已经辞职或有辞职想法中的优秀群体。三是小品中反应的问题是双面的,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问题,还有广大基层职工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有的职工喜欢弄虚作假,迎合领导喜好,马屁连连不以为然。

l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
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
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有的地方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
部分地区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
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
一些地方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
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
有的干部知情不报、听之任之,态度漠然;
有的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台下两个样。

总结起来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10种新表现。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有10种新表现:贯彻落实机械式,调查研究走秀式,服务群众推诿式,项目建设形象式,召开会议重复式,文风话风拼凑式,责任担当闪避式,工作实效包装式,履行职责签单式,对待问题漠视式)

1、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2、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3、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
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
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4、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5、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6、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7、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8、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9、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10、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这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小品《提意见》用文艺的手段,讽刺了现金社会存在的部分作风问题,借这次开展上党课的机会,我们来共同了解并探讨一下,“产生作风问题原因”“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党员干部如何改善作风,做新时代合格党员”等问题。

一、作风的实质内涵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作风问题,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党员,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等。它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从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特点等问题。

二、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从中外历史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综观我国历史,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一直往下看,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其兴起时都是励精图治、生机勃勃,其败亡的时候都是由于骄奢淫逸、亡国亡身。其根本原因是与执政者的形象、与人心向背紧密相连的。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普遍真理。

最典型的比如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时形象不错,很得人心,老百姓编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民谣,百姓望风归附。可执政以后,位子还没坐稳,就内部互相争斗,生活腐化,形象大跌,失去了人民支持,被赶出北京城。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也是如此。

再看20世纪最后10年,苏共、东欧各国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南斯拉夫社会党,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失去了政权,其主要原因就是党风出了问题,失去了民心和军心,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导致严重脱离群众,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苏联解体前不久,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是代表党内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无情的现实:绝大多数苏联人并不认为苏联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这是导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有人总结说:布尔什维克党2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20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政权。究其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党内出现问题,党员干部作风腐化,已经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了人民的拥戴。

苏共的悲剧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要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党放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党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必然会丧失执政地位。人心向党,政党必然生机勃勃;
人心背党,政党必然凋零败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从严治党,越要加强作风建设,这已成为共产党执政的一条铁的规律。

(二)从党的建设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一上任就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是由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当前党的作风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决定的。

1、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人民群众认识党最直接的途径,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态度,决定着人心向背。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正是靠着优良的作风赢得了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对我们的好感和信任,赢得了人心。

2、党的作风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良好的作风是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抓作风建设,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
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他还指出,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首先,作风决定着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有了良好的作风,党的组织和干部才能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正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作风的好坏还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执行。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去贯彻执行,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如果没有良好的作风,那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真正贯彻执行,也无法将人民群众带动起来。第三,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先锋队作用的发挥。党的作风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问题,同时体现着党的宗旨。坚持好的作风有利于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先进集体;
反之,也会影响和削弱党的先进性,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党的组织涣散,就无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人形象地比喻我们党是以
“‘延安作风’打败了蒋介石的‘西安作风’”。

3、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卓有成效的传统做法。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到重要历史时刻,都会大抓作风建设,以此推动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著名的延安整风整顿了学风、党风和文风;
党的七大、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要保持良好的作风,这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们党夺取战争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党执政之后,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怀着
“进京赶考”的谨慎心态,对作风滑坡高度警惕。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整风和“三反”、“五反”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纠正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重视作风建设,始终严抓党的作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严抓作风建设,才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受住了各得风险和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保持着优良作风的执政党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4、作风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十分突出,有的做官老爷,高高在上,官气十足;
有的搞特权讲特殊,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声色犬马、穷奢极欲;
有的贪巨款,包二奶,养小三,甚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
有的不愿吃苦不想出力,对不得不办的事过过形式走走过场,动力消退,意志消沉,等等。而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问题和现象,经过互联网的炒作,影响成倍放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非常反感。如果任其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抓作风建设正是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正视了党的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产生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少数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作风问题,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封建思想,西方价值观的诱导,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等;
也有党员干部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思想觉悟不高、文化素质低、工作能力不强等。此外,党员干部队伍内部教育不够、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及时等也是重要原因。

(一)有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多时候,党员干部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作的追求及对人民的热爱会影响到自身行为及思想。党员干部队伍中少数干部如果精神迷失或者信仰迷惘,将缺乏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理想的滑坡造成信念动摇,从而放松了对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追求及改造,就会表现出信念不坚定、极端个人主义、贪图享乐等。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还有一部分党员将党的根本宗旨忘在脑后,对人民群众不再抱有热忱,对人民群众服务不再主动,背离了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及安排,不再将党的建设事业作为崇高理想,失去了共产主义信仰,从而精神世界空虚,物质欲望膨胀,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由此也表现出对工作和学习不上心,走马观花、很难静心钻研知识,从而使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越来越脱离群众与工作实际。

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党各项工作开展的根基,也是确保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工作日趋复杂、多变,党员干部肩负着国家发展重任,其作风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各项建设事业开展的效率及效果。为此,必须提高对作风建设的重视程度,纠正不良作风,紧跟时代潮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工作要求,这样才能开展好各项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外部环境滋生作风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外来思想对我国的文化及经济造成冲击,多元文化造成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同时,这也影响到党员干部,很多党员干部经常与这些多元文化接触,模仿并学习外来的工作模式及思想,易造成党员干部队伍内部建设及各项工作开展不符合本国实际,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出现崇洋媚外、价值取向偏离、道德丧失的严重问题。此外,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物质成为人人追求的内容,人生理想的追求抛之脑后。在这样一个人人追求物质满足的社会,官商勾结、暗箱操作的不法行为也时有发生,严重削弱了党员干部的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

(三)监管机制不健全,使作风问题难以消灭。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很多对党员干部工作监管的制度,但是作风问题很多时候涉及到党员干部个人隐私,很多监管制度执行不力,使党员干部的作风未能得到有效监督。尤其是在基层干部监管制度上不完善、不到位,落实难度大,在监管及惩处力度上依然有待加强。此外,比起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及业绩,作风问题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惩治的力度也大大削弱。

四、增强作风建设,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从作风建设的角度,一是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转变作风,还有一个通过制度建设转变作风,就像八项规定,它就是个制度。一方面,我们通过教育提高干部对作风问题的认识,弘扬传统优秀作风,培育新的、好的作风这种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度,来对干部实际工作中的作风进行有效地规范。

(一)以上率下,示范全党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不折不扣落实“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示范全党。

习近平: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首先从中央做起,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作表率,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党内高层作风问题的制度,中央政治局带头围绕落实八项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拿自己开刀,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工作才能立竿见影。

习近平:从上到下、各个领域都压缩了会议、精简了文件,减少了评比达标、迎来送往活动,全面清理了超标超配公车、超标办公用房、多占住房,普遍压缩了“三公”经费、停建了楼堂馆所,狠刹了公款送月饼、贺卡、节礼和年货等行为,坚决整治了“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坚决整治了“裸官”、“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参加天价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等问题,广泛查处了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高高在上、挥霍浪费、脱离群众现象要明显扭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要为之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深化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扎紧了制度笼子。

习近平语录

不少领导干部说,过去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四风”问题不敢小视了,一人说了就算、一拍脑袋就定、一拍胸脯就办不大行得通了,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人都敢交、什么事都敢做受到节制了,头脑中在这几方面的“紧箍咒”自觉勒紧了。

这些年,作风问题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他剖析指出,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所述)

作风建设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固化和规范,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用的教育监督问责机制,以保障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因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进作风注重制度建设,要求我们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确保作风建设实现长效机制。

1、健全作风建设教育培训机制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干部的作风问题不仅是思想问题、品行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在作风建设教育培训上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锲而不舍地纠正“四风”,抓出长效、抓出常态、抓出习惯。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是作风建设的基础,当前要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通过经常性的“三会一课”等教育培训制度,着力构建新媒体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开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他强调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要求我们坚持从教育抓起,“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转变作风和理想信念是不可分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可以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还可以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干扰,始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理想信念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战略任务,这也是作风建设在灵魂深处安家的常态化要求。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多元思想激烈碰撞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做到理论上清醒,大是大非面前不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迷航,政治上才能坚定,从而推进作风建设的理念升华。

2、加强作风建设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要依据不同层次分类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体系,全面了解、识别、考核领导干部,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保证,当前需要重点健全完善领导职务任期制,坚持干部交流制度,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强化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让更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受到重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对作风的监督管理贯穿于干部培养任用的全过程,以预防、教育为主,做到惩防并举,把严格监管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让更多干部在监督管理中不断成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作风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作风建设工作质量的高低。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现阶段,加强作风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履行党内民主监督,加强巡视组制度,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对于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监督予以纠正。对于不接受组织管理的干部要进行严格处理,而对于那些思想觉悟高、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则给予鼓励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组织的关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靠党员干部自律,更要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行为。当前还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只有加强监督,才能真正将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强化作风建设问责制度

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既要全面落实党的作风建设精神,又要以问题为导向,严肃开展执纪问责,加大对重大事故、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等现象的问责力度。我们党是一个有着近9000万名党员的大党,管党治党任务极其繁重,光靠人盯人去管,肯定管不住、管不好,要在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前提下,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既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又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因此,加强作风建设的另一个有力措施就是严格的党纪和严肃的问责,用问责制度倒逼党的作风建设,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不断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并非大功告成,一些干部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重缺位、党的制度规定流于形式执行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对于这种不正之风,必须时刻划好红线、亮出底线。《问责条例》颁布使干部的作风建设有了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作风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以此规范干部的行为,切实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管党治党和作风建设的长效化水平。作风建设,要通过执纪问责推动责任落实。在个人责任追究上,必须明确作风建设的责任主体,对作风不正、以权谋私的干部必须追根究底坚决处理。在单位责任追究上,对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党委的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责任追究结果的执行。此外,还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对策措施。只有以严肃的执纪问责,形成高压态势,才能落实好作风建设问责的长效机制。

4、完善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考核评价机制是干部作风建设长效化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科学评价机制,要求以设置科学的评议指标、多维的评议方法及有效的结果运用为抓手,构建较为完备的干部作风评议体系,形成作风建设“长期抓”与“经常抓”的格局。构建科学完善的作风建设指标体系,还要解决好“测什么”的问题,在考评中要科学选择评议指标,合理区分评价权重,动态调整评议重点,做到以“静态+动态”确定重点,以“共性+个性”设置指标,以“口碑+实绩”互为补充,以“排序+量化”区分权重。拓展完善作风建设多维的评价方法,还要解决好“怎么测”的问题,要把规范操作作为确保评议结果可靠有效的基本方式,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工夫,着力将干部作风考准考实。聚焦作风建设考核评价。要设置统筹兼顾的考评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根据部门区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科学制定考评标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确保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考评能够紧扣实际有效开展,以提高干部作风考核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作风建设评价量化办法,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必须兼顾干部的岗位职责,增强作风建设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性,探索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议干部作风的多种渠道,完善社会监督考核的覆盖面,构建全面的作风考评体系,实现干部作风监督考核“无死角”,确保考核促进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建设扎实推进。

解决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靠搞运动突击就能解决,只有长效机制才是最可靠、最科学的路径。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成熟完善的长效机制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就不能领导人民开展正常的治国理政活动,也无法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常态发展。新时期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来认识作风建设,实现党的作风建设机制创新,体现了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科学把握,从根本上看,必须通过制度力量推进作风建设,使作风建设在制度体系中获得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党中央提出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柔性的运行环境中融人刚性的制度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

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于个体,我们自身的修养如何,我们干工作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绩。加强作风建设“修身”很重要,也就是加强个人的修养,这里面包含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进而也能归纳出作为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如何改进作风的措施。下面就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身的看法和认识。

1、认真解决好如何"做人"的问题

一要有荣辱心。荣辱是个人对道德行为价值的自我意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下来,形成了非常完整和系统的道德体系。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具体下来包括仁者爱人、见义勇为、勤劳节俭、谦逊有礼、诚实守信、克己让人、以和为贵等等。作风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取向问题。比如工作态度生硬的问题,违背了“礼”的道德准则;
不能按时、保质履行承诺的问题,违背了“信”的道德准则;
少数干部中奢侈浪费的不良作风,则违背了“俭”的道德准则。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背离了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而往往并不觉察,这也是导致作风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大党员和干部要知荣耻、明是非,做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知礼节”、“知荣辱”吗?

二要有知足心。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知足常乐”,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份内工作不尽心尽力,总想托门子、走夜路,跑官要官,热衷于旁门左道;
有的人总是抱怨社会亏待了自己,单位亏待了自己,千方百计化公为私、损公肥私。这样做人终究是要吃亏的,吃亏在于不知足,太贪婪。知足常乐并非不思进取,放弃追求。在一己之利上要超脱一些,在履行岗位职责上要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在一己之利上懂得知足,工作上减少了抱怨,多了一份责任。

三是要有感恩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都是知恩感恩的美德体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开始远离这种美德,认为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认为组织和同事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都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激和感恩,一味索取,不思奉献。这是错误的,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懂得感恩,要感恩于组织、感恩于社会、感恩于单位、感恩于父母、家人和朋友、感恩于生活,感恩于大自然,甚至感恩于磨难等等。只有懂得了感恩,才能懂得回报,才能真正理解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只有懂得了感恩的哲理,我们才会比以前更加快乐。

2、认真解决好如何"做事"的问题

一是要有事业心。事业心指的是工作理念问题,就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有的人把事情当生意做,作风漂浮。这种人每做一件事,都有他的交换目的,都有他的期望值,比如金钱、职位、荣誉、待遇等等。你满足他,他就给你好好干;
你一旦不能满足他或者满足不到位,他就消极怠工、精神不振、不作为甚至给你添乱使坏,大局观念不强、团队精神欠缺。有的人把事情当任务做。对于自己岗位的事、领导安排的事,能够按照基本的要求完成。他们有一定的责任心,但是由于缺乏主人翁意识,工作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有的人把事情当事业做。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工作非常投入,具有较高的自觉性,不需要外力来提醒和推动。有的人把事情当艺术做。他们做事情没有任何的功利性,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工作,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他们一心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做成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这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心怀强烈的事业心是每个干部职工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我们要追求更高的事业境界,克服工作不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作风才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二是要有责任心。在家庭中,你可能是父亲、丈夫、兄长,在单位里,你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下属,不论扮演哪一种角色都担负着相对应的责任。对国家忠诚是一种责任,为群众服务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可以说,一个人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
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没有责任感,或者轻率地放弃责任,对于个人,是人生的悲哀;
对于家庭,是家庭的悲哀;
对于团队,是团队的悲哀。现在有些同志,有了成绩便大肆渲染自己的功劳,出了问题却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碰到困难就退、碰到矛盾就避、碰到难题就推,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必须做到在成绩面前不揽功,在问题面前不回避。

三是要有敬畏心。敬畏心,就是要心存敬重、畏惧。人要知道畏惧,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现在,有些人胆大妄为,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饭都敢吃,什么钱都敢拿。其实就是缺乏敬畏心,缺乏对民心的敬畏,对规则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有敬畏心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无论是对待工作,对待学习,还是对待事业,都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勇气。

3、认真解决好如何“为官”的问题

在作风建设全局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按照通俗的说法,是要解决怎么“为官”的问题。解决好“为官”的问题,应该有“公仆心”、“理解心”、“廉耻心”。

一是要有公仆心。公仆,顾名思义,就是为公众效力和服务的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领导干部培育公仆心,首先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历史上剥削阶级的官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统治人民的老爷。他们以“父母官”自许,把百姓视为“子民”。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不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功勋多显赫,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样的关系万万不能错位。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职位和权力看作是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也有的干部把职位和权力看作是上级机关或者某个领导恩赐的,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当官做老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培育公仆心,落脚点还是要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把我们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来,目的就是让我们为他们服务的。

二是要有理解心。理解心就是要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就是换位思考。现在我们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生活中常常说的将心比心就是对理解心的通俗表述。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如果当领导的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
如果领导干部想要得到下属理解,你就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关心你的下属;
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反感上级领导机关的官僚作风和衙门习气,你就不应该在下级和基层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滥用权势。

三是要有廉耻心。关于廉洁从政的极端重要性,基本上是逢会必讲,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关键是思想上要防微杜渐,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荣辱不分、情趣低级、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等现象在如今的官场屡见不鲜。原苏联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树立“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廉耻观念,在各种诱惑面前,应把原则放在首位,稳住心神,管住身手,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五、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最后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新时代 党课讲稿-正风气 促发展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