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让社会救助更高效

时间:2023-09-19 13:10:11 来源:网友投稿

王慧

救助千万条回家第一条

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管理站地处朝阳、通州两区交界处,位置偏僻。北京市共有16个救助站,这些救助站通常在大众视野之外。朝阳救助站是受助人员最多的一个站,站内现有179个床位,因疫情原因,现阶段滞留人员88人。作为北京市区民政局的重要为民服务机构,承担着救助管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重任,专业护工50多人,加上站内工作人员共有70多人。

记者跟随与会嘉宾们参观了救助站的健身康复室、心理疏导室、儿童娱乐室,处处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阿姨,这是我画的!”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向记者展示他的作品,满脸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上大大的“福”字映射在他的脸上。阅览室里,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教受助人员画画。

院内,一些身有残障的受助者正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做康复训练,他们有着统一的发型和装束,看上去干净而简洁。很难想象眼前平静开心的受助者曾是流落街头、蓬头垢面,以乞讨为生的流浪者。

“站内受助人员通常是由公安、城管、好心的市民报送等8种渠道被送到救助站的,通过一系列询问、信息采集、分流、安置等流程后,滞留在站内超过3个月的,以失能、失智群体为主。他们不仅可以得到生活上的基本保障,也会有专业的社工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是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朝阳救助管理站站长付红波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对滞站人员进行精心照顾和专业服务外,救助站工作人员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为受助人员寻亲找家,从2003年8月1日至今,成功救助31241人,其中寻亲接领3086人。

“救助千万条,回家第一条。帮助受助人回归家庭,回歸社会,是我们救助的最终目的。”付红波站长向记者表示。

科技点亮回家路

据了解,针对滞留在救助站超过3个月的受助人,朝阳救助管理站综合运用人工问询、DNA比对、人脸识别、“互联网+”等方式为其寻亲。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为21名长期滞留人员(滞留在救助站平均长达108个月)成功寻亲返乡,其中有17名利用AI人脸识别技术成功寻亲。

付红波站长与大家分享了一例通过百度AI人脸识别成功寻亲的真实案例。

2020年4月24日,朝阳区救助站巡视小组在管辖区内发现一名女性老人,因老人拒绝交流,工作人员一直无法获得任何信息,老人的身份扑朔迷离,经过长时间劝导无果后,工作人员将老人带回救助站,提供衣食住行等标准化救助服务。同时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录入信息。2021年8月1日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各类寻亲平台浏览信息时,发现了一起案例,进行对比,结果高度相似。后经家属反馈,“此人”就是自己失散10年已久的母亲。

2021年8月4日,受助人的3个女儿一大早就来到救助站认领母亲,经询问得知,该老人原籍为山西太原市,2011年在朝阳区走失,时隔10年终于与家人团聚。

付红波站长回忆起这起寻亲案例时颇有感触:“我们在民政救助寻亲网录入了人脸信息后,通过百度所提供的AI人脸识别系统一经比对,属地公安局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这个速度是我们没想到的。这位老人走失近10年,我们经过两年多的信息采集、DNA比对无果的情况下,借助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寻亲成功了。老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家庭,她和家人都是幸运的。”

制定规范逐步实现标准化救助寻亲工作

得益于寻人技术的运用,政府的救助工作也在不断取得新成效。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指出,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近日,由全国社会救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百度共同主导的《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信息发布规范》正在制定中,拟将对照片、视频、文本等救助信息的发布进行统一规范。

推进会上,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院长(标委会副秘书长)赵海然向记者介绍,目前网络上受助人群信息化的发布渠道是零乱的。标委会将与百度共同制定其中最基础性的、支撑性的、框架性的信息发布规范。这个规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方式确保受助人员信息的发布更为清晰、有效,不仅有助于让信息更有效地流转,如互联网用户扫描二维码后,可以迅速地找到信息发布者,方便各方接洽;
同时也提高了对受助人员人权和隐私权的尊重。

“整体来看,规范的制定除了可以提高寻人效率,给AI寻人等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数据,也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像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媒体的价值等。”赵海然表示,“我们国家一共有1500多个救助站,大家都在逐步形成一个标准化工作流程,解决目前救助寻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带动全网、全社会积极参与救助管理工作。”

AI,也是爱技术赋能让救助管理更高效

作为《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信息发布规范》制定的唯一企业合作方,百度早在2016年就与民政部合作推出“百度寻人”公益互动开放寻人平台,用户只需在平台上传一张照片,即可一键与全国各地救助站及“宝贝回家”等公益寻人平台登记的数万名走失人员进行实时比对。

截至2021年10月30日,百度AI寻人平台已经帮助超过12399个家庭重新团聚。其中,有不少成功案例是失散超过20年甚至30年以上,背后正是科技在提供强大的保障。百度在中国 AI 领域与视觉相关的专利有3000件,其中有48项运用于 AI 寻人的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跨年龄比对、图像质量增强、戴口罩人脸识别、低质量人脸识别、人脸数据生成等方面。

百度深耕AI寻人技术多年,既有核心技术,也理解AI寻人场景的需求。百度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参与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信息发布规范》的制定,旨在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技化。

针对社会救助寻亲工作中的某些疑问,《环球慈善》记者现场采访了与会嘉宾。

《环球慈善》:请赵院长谈一下在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的背景下,社会救助工作所彰显的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 院长赵海然:重点讲一下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指企业或个人,自愿对需要帮助的人自发地形成救助。我们国家走到这个阶段,是物质推动了文化、精神和道德领域的进步。

临时救助有很多表现方式,受助者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员。像百度、字节,很多互联网巨头公司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这些人,寻亲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帮助受助者回归家庭后再回归社会,才是最终目的。今后的救助工作中需要尝试探索一些新做法,在未来的命题里面会向着精神、道德做更多的思考。

第三次分配和社会救助本身是直接关联的,一些精神上很富裕的人自愿地参与到第三次分配当中帮助社会底层人员,这个过程就是增加中间力量,巨富的和极度贫困的要减少。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有效的链接。

通过今天的参访我们可以感觉到国家为社会救助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国家已经投入多种保障措施。部分地区还有很多精神病和传染病患者,对这群人的关怀是无法想象的,国家一直在做。如果第三次分配有个人和企业以良知道德、责任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第三次分配中最亮的一个点。

《环球慈善》:流浪人员融入家庭以后,一些不具备正常生活能力的人,百度还会持续参与救助和帮扶吗?

百度AI寻人项目经理 张姗姗:在公益路上,百度一直步履不停。我们今年也在探索,无论是百度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还是我们单独的公益项目,包括百度公益筹款平台,我们都可以发布一些筹款的项目。

一、如果受助人员回归家庭后,因没有直接参与到社会劳动而无法解决基本生活保障,为了让他在家继续生存下去,不可能再把他送到救助站。我们会联合当地的基金会或者NGO组织在百度公益筹款平台发起一些筹款项目,号召百度的一些企业和用户参与筹款项目,这部分的筹款会定向帮扶到他们,让他们在家里生存下去。

二、百度现在有AI助老产品,就是用AI技术可以接入百度的语音设备“小度”在家,如果受助人在家里有什么需求或者紧急救助,他可以呼叫包括医生、辖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

AI也是爱,技术与温度结合在一起,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它带来的改变。

《环球慈善》:据我了解,朝阳救助管理站其创新的服务理念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请付站长讲一下,救助站是从哪些方面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人员救助服务的首都标准、北京特色的?

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付红波: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管理站是2003年建立的。众所周知,从1990年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包括这次冬奥会,主会场都是朝阳区,国家大型活动相关的,朝阳都是主会场之一,朝阳区地理环境驱使我们必须站位要高。朝阳区就这一家救助站,这些弱势群体不可以有半点闪失,在朝阳这个首善之区,这些年我们的压力真的很大。

我们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前三任站长的呕心沥血,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

2014年,作为北京市三级救助管理机构,站里的救助网,获得了民政部的嘉奖,全北京16个救助站只有我们有这个荣誉;
第二个是ISO9001质检,我们也是唯一的一家;
第三个是2016年3月1日实行反家暴法以后,我们成功救助了北京市首例反家暴案例。

2016年2月14日,站里來了一名孕妇,一只手拉着一个4岁的男孩,另一只手拉着一个两岁的女孩。她说她在遭受家庭暴力,从小缺少父爱的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男人是双料学士,对她实施家暴已经10年,每次都是吊起来打,这名女子一直选择默默承受,但现在真的撑不下去了,说带着孩子们不能离开救助站,离开她就去死。

反家暴政策是在当年的3月1日才实行的,我2月14日救助的她,当时这个挑战太大了。因为没有依据,我们只能及时联系法院。律师事务所,还有妇联,然后进行合力让我写一个情况说明。结果反家暴法一出来,规定两种情况可以得保护令,一是验伤,二是通过救助站写一个情况说明以此申请保护令,我写了这个申请。写完之后法院把我调查了一遍,调查之后说你做得很好,调查你就是为了给她实行保护令,保护令最快24小时、最慢72小时下达。结果保护令申请通过,3月28日解决了她的问题。正好是反家暴法实行之后,北京市第一例反家庭暴力案例。

关于救助站的典型事例,层出不穷,就不一一讲解了。

朝阳区救助管理站承担着北京市四分之一的流浪人口,站里的工作人员恪守“24365、一年如一日“的工作标准:24小时有人员流动,365天轮流坚守。受助者中不乏有智力障碍者和传染病患者,救助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性,不能有任何疏忽和纰漏,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也希望媒体、社会各界一起携手来关注这个群体,形成“传递民政温暖,感受救助温度”的良好态势。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回归家庭,一方面减轻首都的压力,一方面给他们和家人一个团圆的机会。

救助寻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救助管理工作就是在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救助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发挥好“托底线”的作用。

猜你喜欢管理站寻人救助站为科技赋予温度 让善意无处不在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9年42期)2019-12-30百度升级“AI寻人”服务中国信息化周报(2019年19期)2019-06-25农作物种子管理站储藏技术要点农业与技术(2019年4期)2019-03-25短镜头视野(2018年8期)2018-05-10民政部向百度开放数据 AI寻人再获成功案例WTO经济导刊(2017年6期)2017-06-29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世界博览(2016年21期)2016-12-19公路养护管理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略谈企业文化·中旬刊(2016年10期)2016-11-21救助站方圆(2015年14期)2015-08-01大宝小神探·海底寻人琴童(2009年8期)2009-08-12YY英语救助站(4)阅读(中年级)(2009年2期)2009-04-16

推荐访问:高效 能让 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