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小蝌蚪

时间:2023-12-13 10:44:03 来源:网友投稿

郑泽慧 韩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周一,乐乐带来几只小蝌蚪,我将它们养在自然角。对于小蝌蚪的到来,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基于孩子的兴趣及认知发展需要,我们开启了小蝌蚪的探秘之旅。

小蝌蚪有眼睛和嘴巴吗

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蝌蚪,它小小的、黑黑的、圆圆的脑袋后边有一条灵活的小尾巴。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有很多发现。

琳琳:咦?小蝌蚪没有嘴巴。

乐乐:不会吧!如果小蝌蚪没有嘴巴,怎么吃东西呢?

教师:可以放点面包进去,看看小蝌蚪会不会吃。

乐乐取了一块面包,撕成小块,丢进鱼缸里。孩子们围在鱼缸旁观察。

琳琳:快看,小蝌蚪游到有面包的地方了。

乐乐:哇,面包变少了,被小蝌蚪吃掉啦!

琳琳:小蝌蚪是有嘴巴的,但它有没有眼睛呢?

泽泽:可能小蝌蚪的眼睛和嘴巴太小了,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孩子们跑到科学区拿来放大镜,通过放大镜,他们看到了小蝌蚪的眼睛和嘴巴,分别长在脑袋的两边和前面。对于自己的发现,孩子们兴奋不已。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在观察小蝌蚪时,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分歧,在相信与质疑中,幼儿最终通过实际观察,了解到小蝌蚪原来是有眼睛和嘴巴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了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并引导他们展开深入讨论,发现问题再验证想法,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

对爸爸妈妈说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当孩子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时,家长应利用自然中的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探究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支持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细节特征,帮助孩子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引导孩子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晨间自由活动时,孩子们经常围在自然角观察、照顾小蝌蚪。

呦呦: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呢?

泽泽:它喜欢吃香喷喷的面包。

哲哲:它生活在水里,应该喜欢吃水藻。

瑞瑞:我觉得小蝌蚪喜欢吃米饭。

妍妍:它会不会喜欢吃饼干呢?

孩子们非常关心小蝌蚪喜欢吃什么,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分成饼干组、面包组、米饭组、鱼食组、青菜组,每组准备好相应的食物喂养,然后观察记录小蝌蚪的进食情况。

在喂食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要将饼干、面包、青菜这些食物撕成很小的块状或屑状投放,小蝌蚪才喜欢吃,因为小蝌蚪的嘴巴太小了。经过连续一周的喂食,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小蝌蚪是杂食性动物,爱吃面包屑、米饭、鱼食、煮烂的青菜等,但是一次不能投喂太多。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遇到问题时,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他们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通过猜想、分组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孩子们了解了小蝌蚪的食性,拓展了认知,萌发了初步的科学探索精神。

对爸爸妈妈说

家长要尊重和保护孩子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好奇心。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家长应给予他们探究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给小蝌蚪换水

这天一早,瑞瑞和轩轩围在鱼缸旁讨论个不停,原来是小蝌蚪拉粑粑了,鱼缸里的水变得很浑浊。

瑞瑞:我来给鱼缸换水。

轩轩:小心!小蝌蚪也被倒出来了,幸好我抓住了。

瑞瑞:小蝌蚪太小了,一不小心就溜走了。

教师:有什么办法既可以给小蝌蚪换水,又不让它们溜走呢?

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探讨。他们寻找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和工具,决定用瓶盖、塑料杯、捞网这三种方法进行尝试。

尝试一:用瓶盖换水。孩子们用瓶盖先把小蝌蚪捞到另一个容器中,但瓶盖太小,很难捞到游来游去的小蝌蚪,且这种方法很耗时。

尝试二:用塑料杯换水。孩子们用塑料杯将浑浊的水盛出来倒掉,但杯口较大,总是会将小蝌蚪也一起盛进来。

尝试三:用捞网换水。捞网很容易将小蝌蚪从浑浊的水中捞起;
将捞起的小蝌蚪放进另一个装有清水的容器中;
再把鱼缸里浑浊的水倒掉,换上干净的水;
最后把小蝌蚪捞回鱼缸,成功换水。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孩子们想出多种方法,通过尝试,最终用捞网帮小蝌蚪换上干净的水,他们非常高兴。瑞瑞说,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给其他水生动物换水,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在遇到问题时,教师适时介入,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有益于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对爸爸妈妈说

第一、二次换水以失败告终,但失败激励着孩子们进行新的尝试、探究行为,经历了假设—验证—修正的过程,他们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不要急于告知方法和答案,应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孩子的探究行为。

小蝌蚪成长记

关于小蝌蚪的成长,孩子們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教师提供了绘本、视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成长的秘密,并提供记录纸,鼓励他们把观察到的变化表征出来。

泽泽:快看!这只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

阳阳:哇!我也看到了,这只也有。

教师:小蝌蚪先长的是前腿还是后腿?

泽泽:在靠近尾巴的位置,是后腿。原来小蝌蚪是先长后腿的!

对于这个发现,孩子们很开心。他们每周都去观察小蝌蚪,并把小蝌蚪的成长变化画下来,做成记录表:来到自然角的第七周,小蝌蚪长出两条小小的后腿;
第九周,长出了两条前腿,同时后腿更长了;
第十一周,小蝌蚪的尾巴越来越短,身体逐渐变大,渐渐长成了青蛙。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比较,孩子们逐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并用画画的形式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支持幼儿大胆猜想、自主解决,在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

对爸爸妈妈说

在持续的观察中,孩子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命历程和生命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种植和饲养活动,了解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过程,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护蛙行动

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了解到小蝌蚪是两栖动物,生活在池塘、小河、水沟里;
变成蛙后,由鳃呼吸改为肺呼吸,这时它们需要上岸活动、觅食,有危险时再跳回水里。讨论过后,我们决定将青蛙放生到幼儿园的小池塘。

琪琪:轻轻倒进池塘里,不要碰疼它们。

琪琪:再见啦,小青蛙!

乐乐:要照顾好自己哦,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洁洁:快去找妈妈吧,希望你在新家玩得开心!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会去看望他们的青蛙朋友,还给它们带去食物。在这个过程中,新的问题总会不断产生:青蛙是害虫还是益虫?它们都吃什么昆虫?

通过探索,孩子们知道了青蛙是益虫,是保护庄稼的小卫士。为了呼吁大家参与到保护青蛙的行动中,幼儿园举行了国旗下的主题讲话,号召大家用行动保护青蛙。孩子们绘制宣传单,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社区分发“护蛙行动”宣传单,他们勇敢地说出“请保护小青蛙”“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等宣传口号,呼吁更多的人参与“护蛙行动”。

教師的思考与支持

“护蛙行动”是幼儿身边生发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活动,教师追随幼儿的脚步,充分尊重、支持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最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萌发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对爸爸妈妈说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家长应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从中学习交往技能,并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场“探秘小蝌蚪”之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生命有了独特的感受和难忘的体验。孩子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埋下了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种子,它定会随着时间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瑞瑞换水小蝌蚪水培植物霎换水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22年12期)2022-07-09自动换水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0年12期)2021-01-16寻找晴雨花小猕猴智力画刊(2020年3期)2020-04-08小蝌蚪小学生导刊(2018年19期)2018-08-21瑞瑞趣事多中华家教(2018年4期)2018-04-28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诗潮(2018年3期)2018-03-26小蝌蚪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2-11小蝌蚪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5期)2016-05-14小蝌蚪启蒙(3-7岁)(2016年10期)2016-02-28养金鱼的辩证法意林(2007年24期)2007-05-14

推荐访问:探秘 小蝌蚪